绿城春月锦庐「锦」生活美学馆 | LSDInteriorDesign

点击收藏 [ 建立属于你自己的在线项目数据库,带你一起进入知识管理时代 ]

640.webp.jpg


一方良亭
 
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以距艮山门三里立名”的杭州三里亭,最早是古时休憩停靠的地方。唐代始,随丝织业在杭城兴盛,艮山门外以东逐渐成为了杭州的机杼之地,“机声隆隆,比户相闻”,尤以三里亭最为集中,因而流传“艮山门外丝篮儿”代指三里亭的谚语于民间。我们的项目——杭州绿城·春月锦庐落地于此。
 
最初一个歇脚凉亭,到今天的“地以亭名”,其间经由种种,代际的变迁,历史的沉淀,成为项目立意溯源古杭城丝府文化的起点。历史文化与时代环境之间的微妙交流,给予我们对这片土地上承载的织锦文化基因以全新的审视角度。正如密斯凡德罗提出“赋予建筑以形式,只能是今天的形式而不应是昨天的,也不应是明天的。”,我们的设计同样站在“今天”的时代语境之上,向文化内里回溯,在时代生活中表达。
 
建筑本身独特的倒影关系,与现代艺术感的前场环境所带给软装展开的前提条件已足够清晰。我们尝试在理性主义的建筑框架之下,以三里亭的历史属性为线索,通过外部景观与内部空间的共鸣关系,呈现空间内部的人文与艺术肌理,为喧嚣的城市生活辟“一方良亭”,寻一处温润生活的理想休憩地。


640.webp (1).jpg

640.webp (2).jpg

640.webp (3).jpg

“居一隅而知山水”

 

十亩之宅,五亩之园,有水一池,有竹千竿。白居易《池上篇》中从居住与自然的一体性角度探讨了诗意栖居的生活之美。从“自然”的审美理念到“雅”的审美情趣,松、木、竹、石,皆凝聚着中国历代文人对生命意味、外在形式的审美追求与理想。

 

人既是自然的一部分,也应具有自然的本性,在整个自然运动中完成其个体生命。诗意栖居体现着生活的终极意义,也是我们对于日常生活的内在要求。

 

在春月锦庐项目中,我们寻求一种人与自然融合的诗意状态。室内外边界的打破,通过自然的引入而柔和地模糊、晕开,形成新的图景。自然无意志、无外求,所以平静、充实,与雅致的文人气衔接,呈现“居一隅而知山水”的栖居美学。




640.webp (4).jpg

640.webp (5).jpg

640.webp (6).jpg

入口的接待区用于调和参观者的情绪,一排密穗的千峰草带入了幽静的雅致感受。软装延续自然属性,采用少许轻薄的黑白,强调空间的建筑体块感与纯粹力量。


640.webp (7).jpg

640.webp (8).jpg

640.webp (9).jpg

640.webp (10).jpg

640.webp (11).jpg


艺术接待区以家具自由陈列的方式呈现空间的艺术感与自由性。形态圆融如鹅卵石般的皮质沙发,散布在空间,形态各异而围合相洽,地毯以材质区别形成曲线,恰如山石入水,荡开波纹,又在恍惚间,营造枯山水的意境。

线条简洁的灯具与通透的玻璃材质,细节之处的含蓄美,营造属于江南烟雨朦胧的气质感。大面积落地玻璃,使外部的自然光与景得以轻松介入,在细腻的材质感受中,产生微妙的互动。


640.webp (12).jpg

640.webp (13).jpg

640.webp (14).jpg

640.webp (15).jpg

640.webp (16).jpg


水吧洽谈区利用光影的变化,将空间的暖调光面与粗糙面进行比例调和,表达为柔和与温润气质,体现杭州人精致的生活方式。水吧规划为融合中西特色的咖啡与茶主题,龙井的清香,咖啡的馥郁,在空间中形成气味的碰撞。


640.webp (17).jpg

640.webp (18).jpg

桌上的灯具来自FLOS,典雅的造型与优美的线条,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体现出现代风格与古典风格的融合。


640.webp (19).jpg


VIP室以“闻竹”为主题,镶嵌金丝的手工地毯,精致哑光的金属细节,营造出色彩典雅素朴的空间品质感。对于细节的坚持,还体现在亚克力茶几下摆放的四款不同产地的天然石材,设计师花费一个多月的时间,将数百个石材样本用以对比,只为寻找这四款形态不一的石材。在光的照射下,石头表面粗糙的自然纹理得以显露参差的本色,为空间添入一丝自然意境的表达。


640.webp (20).jpg

640.webp (21).jpg

640.webp (22).jpg

640.webp (23).jpg

项目名称 | 绿城春月锦庐生活美学馆
项目地址 | 杭州
项目面积 | 810
硬装设计 | LWMA李玮珉
软装设计 | LSD interior design
项目拍摄 | 如你所见·王厅


项目概况
  • 手机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