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睿”| 中式园林景观的当代回应,愿你活在有趣的时代

点击收藏 [ 建立属于你自己的在线项目数据库,带你一起进入知识管理时代 ]

愿你活在有趣的时代

640.webp.jpg


虽然艺术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或许可以为我们“如何生活在有趣的时代”提供一种思路。


--本届策展人、伦敦海沃德美术馆现任馆长拉夫·鲁戈夫(Ralph Rugoff)


艺术,是揭露真相的谎言?


640.webp (1).jpg

备受国际艺术界瞩目的威尼斯双年展2019将在5月11日正式拉开帷幕对公众开放,这场行业的狂欢将持续半年之久。今年共有79组参展艺术家,90个国家馆(其中加纳、马达加斯加、马来西亚、巴基斯坦首次)参展。今年的主题是“愿你活在有趣的时代”(May You Live in Interesting Times),一个从未存在过的中国“诅咒”,却被数次引用,借以探讨了虚假报道与真实存在之间的关系


无趣&有趣?中国以“Re-睿”回应


640.webp (2).jpg


在网络科技超速发展的全球化语境下,为个体表达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当代艺术”也出现了一些参差不齐的现象,如何对其判断也成为当代人需要思考的问题,那些“为了艺术而艺术”的行为和作品,渐渐了淡化了艺术带给人们的趣味。

 

那么,在这个「有趣」的时代,中国是如何回应的?

 

作为第58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的策展人吴洪亮先生提出“Re-睿”这个主题进行回应。


640.webp (3).jpg

第58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的策展人吴洪亮先生


“Re”-追溯

知来处,明去处


在中国馆揭幕发布会上吴洪亮先生直言,自已习惯在遇到问题时,先寻找问题的生态系统在哪里,然后再确定未来怎么做。这个时候就需要回望,也就是“Re”。【1】“Re”,这个英语体系中常用的单词前缀,很多情况下用作“回”“向后”“再”“重新”等意。简言之,要想明去处,就要知来处。顺着这个逻辑,吴洪亮又从中国文字中找到了一个与之发音、含义相对应的中文“睿”,即“智慧”。对于这个有趣的世界,他觉得应该用一种聪明、智慧的方法去面对。


“Re”-回应

这是一个任你感知的「场」


因水而生的“水城”威尼斯,到处可见的桥激发了吴洪亮的灵感,让他想到了中国园林空间格局,所以在整个中国馆的空间设计中,吴洪亮将威尼斯与中国的空间进行了融合,实现中国园林景观的当代表达,为观者营造一段回归本心的路径

 

作为此次中国馆的策展人吴洪亮此次选择了陈琦、费俊、耿雪、何翔宇四位艺术家的作品共同参展,希望能给观者带去思考与启发。


640.webp (4).jpg

中国馆布展效果图


走进中国馆后,观者首先要穿过一条狭长的通道,通道的右侧是军械库历史建筑古老斑驳的城墙,左侧则是一个可以与玩家互动的影像装置。虚拟与现实,两条线索并行,在时而逼仄时而豁然开朗的空间中,艺术家们对全球化语境下的复杂难题与困难进行回应,回溯过往文明又能感知当下,有对根系的追寻也有对未来的畅想,他们又能为我们这个「有趣」的时代带去怎样的启发呢?


费俊·《睿寻》


当代艺术语言与文化表述的新方式,《睿寻》互动影像装置会带你走进中国馆,游戏般探索世界桥梁之间的某种沟通与联系。


640.webp (5).jpg
640.webp (6).jpg

费俊作品《睿寻》APP体验效果图


耿雪·《金色之名》


站在广场一侧的圆拱桥上,则可以从制高点观看这个长10米,高4米的影像作品感受这个女艺术家对生命初始轮回的感知与艺术表达。


640.webp (7).jpg
640.webp (8).jpg

耿雪作品《金色之名》视频截图


陈琦·《2012生成与弥撒》


水,作为这个区域的主题,观者无论是在哪个方向都可以看到陈琦超写实的动态巨幅水波下呈现出对生命的探讨-生成与消亡。


640.webp (9).jpg

陈琦作品《2012生成与弥撒》


陈琦·《别处》、《无去来处》


当你走进这个似浪花般的“虫洞”世界,可能会发现生活的“别处”就在于此,而当你走进极具实验性质的建筑装置中,再去看投影过来的“虫洞”,光影变化间这是中国送给威尼斯的独特礼物,在互动中给观者「有趣」的多维体验。


640.webp (10).jpg

陈琦作品《别处》

640.webp (11).jpg

陈琦作品《无去来处》


何翔宇·《我们所创造的一切都不是我们自己


如果身体知觉可以具象表达,你会想要怎样表达?


何翔宇就将自己的身体知觉可视转化成铸铜雕塑作品,在现场你可以近距离的用手去接触有形的知觉,寻找与艺术家之间的连接或感同身受。


640.webp (12).jpg
640.webp (13).jpg
640.webp (14).jpg

何翔宇作品《我们所创造的一切都不是我们自己》


在今年中国参展的作品中,我们会发现没有特别明显的中国元素或符号,但游走其中却又能给观者以游中国园林的体验感,借助新兴的科技手段增强观者的互动参与,将新的技术方式融入到中国艺术的传统逻辑中,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与大众进行互动探讨,这之间的亲近感或许能更好的表达中国新时代的文化主张与态度

 

分享的意义在于带去思考,这也让交流变得有意义,就像今天的分享,如果能给你带去一些思考却又不止于艺术,也就让这次分享有了意义。



  相关推荐

资 讯 概 况
  • 手机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