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区改造更新,规划能否成功的3大关键点 -- 以FTA南京中华门地铁站周边城市设计为例

点击收藏 [ 建立属于你自己的在线项目数据库,带你一起进入知识管理时代 ]

640.png

2018年,南京市政府委托南京市规划局组织了“南京老城南片区(秦淮区-雨花台区)”约4平方公里区域一体化整体城市复兴规划,其中中华门地铁站周边是整个区域的交通枢纽和文化枢纽,所以决定对此进行改造,采取国际竞标的形式,FTA赢得竞标。

一颗绝美珍珠,可惜却被灰尘遮蔽了光彩  


南京城里有着最伟大历史馈赠之一——明城墙,明城墙像镶嵌在南京城上的一串项链,点缀着的是13颗很璀璨的明珠,即南京保留下来的13个老城门,其中保留最好最完整的就是在城市南北中轴线上的中华门,同时也是全世界现今为止保留最大的一个瓮城。
可以这样说,南京如果戴了一串珍珠项链,那最大最明亮的那一颗就是中华门。

640.webp.jpg

(六朝古都·南京城墙↑)


但在过去10年中,由于种种原因,中华门周边区域显得很衰败,很破旧、很无序。这么重要的地方,像是城市里一个被搁置的角落,一颗绝美珍珠,却被灰尘遮蔽了光彩,很是可惜。

为什么这个孕育出城市文明的地方,会变成这么“难受”的模样?



“复杂区”的形成因素  



为了找到答案,FTA的设计团队做了非常详尽的现场调研,并与南京市规划局(现改为自然资源与规划局)共同探讨了这个问题 —— 简单来说,这个区域为“复杂区”。怎么个复杂法呢?


首先它是一个边界区,我们知道,城市中两个区的边界往往容易成为行政上最容易忽视的区域,这一点在上海也十分明显,以前闸北和静安的边界,也就是现在的市北高新区,也曾经经历过这种情形。


640.webp (1).jpg

640.webp (2).jpg

图上的高架桥就是南京秦淮区与雨花台区的分界


其次,它是权属混合区,涉及到很复杂的权属分散的问题,以前民国时期这里修建了宁芜铁路,铁路周边又分散着南京的城市用地,它见证了南京这座城市不同时期的变迁,也给城市留下了难题与挑战。


其三,它是一个割裂区,这个地方有南京的内环高架,有穿城而过的高低不同的道路和桥梁,还有铁路。我们在实地调研中,很惊奇的发现,这里的大部分道路很难走通,人和车都无法通行,像毛细血管交织但是无法供血的城市疤痕区域。


640 (1).png

最后,它又是一个历史文化繁荣区,南京城的发源地,最早的水上集市,中国最高的佛塔大报恩寺等等都集中在此,根据旅游局的统计数据,周围区域的旅游人口每年超过600万人次,未来会成为南京重要的旅游集散区域,而中华门正是老城南片区的出发点,这个巨大的优势应该要加以利用。


640.webp (3).jpg

大报恩寺重建后,南京老城南片区的城市天际线回归到了600多年前明永乐年



各类挑战交叠在一起,相互制约,大大提高了项目的“复杂”度。


但我们也看到,这是很多城市碰到的共通性的问题:两区之间的重要位置,有着重要的文化属性,同时又因为复杂的权属和交通问题无法解决,造成城市的割裂,让城市的发展受到制约。


640.webp (4).jpg


3大解决路径


FTA的定位是“创新区一体化设计专家”,在中华门项目上FTA提供的也是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包括产业策划与城市设计,在过程中,FTA与上海交通市政专家顾团队一同解决交通的复杂问题 —— 在重点难点项目上,都会有外部专家顾问共同协助FTA完成方案。整体的方案拆解下来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01 

 梳理项目核心锚点 

 “文化名片”基因 



第一,核心锚点更像是对项目的基因进行解码和定位,我们不认为同样的改造方式可以匹配每一个不同的城市更新区,在中华门地块核心的更新基因是城市的“文化名片”基因,地块的其它诉求可能会为这个核心诉求让步,区域的土地开发性质、功能业态、人流组织等等都围绕这个点展开,这个大的判断直接影响了后续设计的大方向。 


640.webp (5).jpg



 02 

 解决技术实施难点 

 交通问题 



技术上最大的难点是交通。

这里有4条轨道交通换乘,其中已建成的一条是地面之上的轻轨,另外三条则是地下的,未来要整合成无缝换乘的一体化交通体系,同时要解决不同出入口的人流组织,同时需要考虑地铁人流如何为周围的商业及娱乐区带来更大的附加价值。车行交通在此处大部分是断裂的,原因之一是因为之前提到的宁芜铁路,另外则是由于周边雨花台的山地地形。我们在此处对车行交通进行梳理,优化和打通。


640.webp (6).jpg


此外,这里的道路系统对人行非常不友好,我们通过两条线把它打造成步行友好型道路系统:


第一条是从中华门到雨花台之间的850m的路段变成一个市民可以直接体验的城市博物馆,人们行走其间感受老南京城市生活,视线所及整个老城南片区旧风貌以及复建的新设施,包括大报恩寺、外秦淮河等等;


640 (2).png


第二条就是将原有铁路拆迁后,将这个区域纳入到整个南京南部的绿化体系里,变成一个铁路文化属性的绿化公园,片区中间利用铁路原有的设施打造成一个完全开放的区域,保留它的文化和原始路径,我们在最贴近城市的地方,设计三个面向城市打造的舞台,我们希望这里是开放的不收费的,让市民和游客在这里展示他们的文化、他们的乐器、他们的歌喉,在这里形成一个城市中人与人交流沟通的区域。


640.webp (7).jpg




 03 

 利用创意点使区域焕发新的活力 

 与城市一同生长 



在这个层面上,我们考虑的是业态。

从城市运营的角度,我们思考,怎样的业态才能成为南京城南片区的“名片”,同时能和老城南区域融合?产业策划团队发现,在南京大部分的文化演出集中在几个区域,一个是老城南,一个是江苏大剧院,这两个是完全不同的气质,老城南这个区域更像是伦敦西区,有着丰厚的历史底蕴,未来会变成文化或者亚文化人群的聚集地。


我们研究了剧场群的发展关系和模式,建议在这里打造七个不同业态主题的小剧场群,进而串联组成的一条文化走廊带。有的关注于以家庭为单位的儿童剧场群,有的会关注青年的文化展示,也有雨花台红色教育主题的剧场等等,在其中灵活的分布形成在文化上更平等多元的区域,剧场变成一个模糊室内外边界的区域。

我们希望来到中华门的人,走过850m的南京轴线,就能感受到南京的兴荣与变化,每年600万的游客能通过短时间的游历接触感受到南京的文明。


德云社已早早地入驻老城南,高晓松的“晓书馆”也选择在了城南片区,我们相信,城南片区独特的文化氛围,将会重新激活这个独特的片区。

640 (3).png



南京城南北文化轴上的收官之作  



当时南京的市长也就是现在的苏州市委书记蓝绍敏此前很关注这个项目,目前整个南京城南片区的改造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和整合。很荣幸,当时我们的设计方案得到了专家们的高度认可,认为这个项目是南京城市南北文化轴线上的收官之作。


遗憾的是,由于用地权属的问题,这个区域的改造一直受限,直到今年的三月份,宁芜铁路确定开始搬迁,这个区域将重回城市的怀抱,开始焕发新的生命力,我们期待着这里会变成南京城市上一个美丽的珍珠。


640 (4).png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由于时代的变迁,很多城市的老旧铁路面临搬迁的处境。

如果只是推平了重建,那就非常的简单,但一个城市的部分记忆就此抹去,魅力也可能会大打折扣。怎样去保留文化,展现城市特色风貌,并让老旧区域和新城市更好地融合,与城市的产业更好地结合,这就需要精心地规划了。


在中华门项目中,FTA总结了几大经验:

一是做好多部门协调。我们认为将规划纳入前期的研究和作为切入点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规划的梳理可以帮助各个不同部门以及利益群体大家坐下来一起共同探讨真正适用于这个区域的未来发展方式。不然大家的诉求很难同时呈现。

二是要关注交通。交通很可能是决定未来的开发和运营核心点,这个交通包括车行交通的治理同时也需要关注人的通行。对于这种更新类的区域,地价往往很高,土地很珍贵,我们更要精细的把研究做好。

三是关注产业。选择不同的产业进行发展会有不同的载体形态,而在这种区域内,产业和设计要和城市风貌相匹配,并且这个产业是有未来性的,有生命力的。

最重要的是人。人一定在变化,这个区域改造前后的使用人群会发生变化,我们怎样适用未来人群的需要同时考虑原有人群的诉求,让大家都能在这里感受城市文明的进步和繁荣。 


640 (5).png

FTA的价值观是,既让未来的人群去推动城市的发展进步,也要庆祝已有的文化风貌。

我们希望FTA的设计能帮助城市不断地创新,这就需要营造“公平与包容”的风味,带给所有人平等良好的体验,让所有的人能感受到城市积淀的多维性,感受到人和建筑共同组成的历史性和复杂性。



  相关推荐

资 讯 概 况
  • 手机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