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盛裕集团总部 | Safdie Architects

点击收藏 [ 建立属于你自己的在线项目数据库,带你一起进入知识管理时代 ]


1964年,当Moshe Safdie的成名作Habitat'67建成时,这位以色列裔加拿大籍的知名建筑师提出了他“一人一花园”的居住理想。半个多世纪过去,他带领着事务所不断将此理念升级迭代,并在世界各地实现了他年轻时许下的意望。

回想过去的实践经历,Safdie感慨良多,“我在最初设计了很多居住类型的建筑,那时的我关注人们的生活状态,思考建筑设计可以怎样影响并优化人的日常居住体验。后来当我来到亚洲,接触到尺度更大、类型更多元的项目,例如商业空间、机场、酒店......我就知道我们所做的设计要相应扩大其思考范围,而‘一人一花园’的理念也需要与时俱进。”

2023年,他开始将目光投向办公建筑,开始思考当下新一代的工作群体对日常的办公环境有哪些诉求。2024年3月13日, Surbana Jurong Campus(盛裕集团总部,下文简称SJ Campus)正式开放。这是Safdie建筑事务所在新加坡设计并完工的第六个项目,也是他们为“花园城市”的概念演进所贡献的一种新的建筑类型。

从古至今无论地域文化条件的差异,人们都在其文化中塑造花园所代表的幸福光明的意象,而Safdie的花园理念更是个与城市紧密相关的、涉及公共领域的概念,它是寻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建筑师Moshe Safdie

摄影:Michal Ronnen Safdie

1966年,Moshe Safdie和女儿Taal在Habitat'67施工现场。





Safdie于1998年在以色列耶路撒冷设计的David’s Village,是他早年“花园城市”的建筑实践之一。

SJ Campus是Safdie建筑事务所为“花园城市”的概念演进中的又一次建筑探索和实践。



远离新加坡市中心的裕廊创新区(Jurong Innovation District)是一个集先进制造业、研发和创新、以及生态可持续发展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区。这个约620公顷的创新区坐落在风景如画的绿意世界中,这里既有管理完善的国家公园、裕廊生态园,也有大面积充满自然野意的植物景观。同时,它充满活力与创新精神,为新加坡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裕廊创新区吸引了大量全球一流的公司及高校进驻,希望能将企业与社区紧紧联结成一个生态系统,为居民提供学习、工作、生活和休闲的全方位体验


作为全球领先的城市、基础设施和管理服务咨询公司,盛裕集团亦将其全球总部选址在这一生机勃勃的热带景观中,毗邻裕廊生态园及南洋理工大学,SJ Campus成为裕廊创新区的旗舰开发项目,同时也标志着裕廊创新区首个热带雨林中的商业园区的开启。策略性的选址也承载了SJ Campus的办公空间革新愿景,希望工作空间能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谐共存、融入其中并保护这片生态绿洲。同时也为使用者打造一个全维度健康、舒适的工作环境,并期望通过城市设计的方式,打开和贯通公共区域及街道,与周边的公众和居民建立起联系。



SJ Campus采用阶梯式和散落式空间布局,其建筑材料主要采用混凝土和钢材,满足经济、技术、环保多方面的需求。



“对比住宅、酒店、娱乐城等类型的项目,在办公建筑项目中实践花园理念确实有其挑战,”Safdie表示,“通常而言,酒店和住宅的开发商或运营者的主要目的是吸引更多的人们来此居住,因而我们通过具体说明公共空间、花园、餐厅、客房等功能的占比分配可以提高多少的入住率,就可以较容易地说服客户去构建更多的花园空间。但在办公项目中,在最一开始很难直接摆出数据,以说明花园这种无法直接带来生产效益的空间设施对项目究竟有多少作用。但我相信在SJ Campus投入使用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看到这种全新工作空间的理念和优势。”



SJ Campus的区位示意图。多样的绿色交通选择使其与周边如南洋理工大学等重要站点之间的日常化通勤变得便捷。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建筑行业的从业者越来越意识到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我们近年来所熟知的建筑的可持续性设计便在设计、施工、运营等全过程中,力求在满足建筑功能需求的同时,最小化对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消耗。这种设计理念强调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不仅关照到资源的节约和自然环境的保护,同时也切实提高了建筑使用者乃至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更涉及到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方面,有助推动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该项目的设计进程与多专业资深顾问团队紧密合作,率先采用了一系列尖端的建筑系统,其中多数均为业界首创。与被动式设计相得益彰的是整套体系从理念设计、到建筑施工、再到日常管理和运营,都以创新而综合的角度树立了行业标杆,因此它也获得了由新加坡建设局颁发的环境可持续设计的最高荣誉——绿色建筑标志超低能耗白金级认证(Green Mark Platinum Super Low Energy)。SJ Campus不仅是首座获此殊荣的办公建筑,更是目前规模最大的绿色建筑典范。



SJ Campus的“中央街道”被绿植和散落式办公区域所包围。

SJ Campus总平面图。位于新加坡市郊的裕廊创新区享受着优渥的自然条件。



的确如此,该总部的建成为新加坡的“花园城市”理念发展注入了新的建筑类型,更成为同类项目中的创新性设计典范。项目凭借超低能耗的建筑获得了新加坡绿色建筑白金认证(Green Mark Platinum),并成为了应用新加坡创新绿色债券的项目之一。即便如此,Safdie认为拿到绿建认证并不等同于建筑宜居性的达成,预防能源流失有时意味着对自然照明的牺牲。而他则试图在技术层面和设计层面,都建立一个宜居之所。





在Safdie手稿中不难看出,SJ Campus俨然成为一个巨大的庭园,自然绿植成为整个建筑空间的主角。



“当我们看到项目所在地的时候就明白,SJ Campus想要的并非是传统标志性的超高层企业总部,而是一个园区式的优美环境。”事务所高级合伙人Charu Kokate说到,“这个总部不仅是其4,000名员工的健康办公场所,更是一处与周边自然生态相融合的社群相聚空间。”



SJ Campus的中央区域被“亭台”建筑形式围合,人们穿行其间仿佛行走在室外的街道。优秀的自然地理环境使得在自然采光被极大利用的情况下,室内绿植长势并无影响。



整个园区建筑面积68900㎡,考虑到项目场地是一片未经雕琢的翠绿,设计理念源自对环境的尊重,以保护场地原貌、随形就势的原则,力求建筑与周边环境和谐相伴。设计保留了场地一半以上的既有绿化面积,并创意性地勾勒了十个5至7层高的“亭台”建筑以及一条中央步行“街道”,在消解单一大型建筑体量的同时也为散落式的布局提供了可能。值得一提的是,这种“以‘中央街道’为干,以‘亭台’建筑为枝”的布局,使得无论在建筑群的内侧或外延,都充满了郁郁葱葱的植物丛林,让人仿佛置身于被自然环抱的村落之中。


“亭台”建筑不仅各自承载着不同的空间功能,更共同构成了富有创新气息的工作环境,在优化了空间使用效率的同时,也促进了不同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协作。中央步道贯穿了屋顶花园、近2,800平方米的室内花园(包括2个气候可控、种植了本地热带植物的室内庭院)等公共空间,也让建筑内掩映的绿意与周边的花木景观相连,不因建造而减损自然的魅力分毫。



亭台建筑的各个方向都能直接享受到中央庭院和室外草坪的自然视野,同时建筑的幕墙网络能减少阳光直射。



场地东侧的亭台建筑采用了阶梯式悬挑结构,从低至高徐徐向外延伸尺度。建筑首层谦逊的退让方式让下方的林地得以和谐延续,保证了这片盎然绿洲的舒展。低层的公共空间与上层的办公室在绿意环绕中相得益彰,仿佛置身于一片静谧的森林之中,让人感受到一种“树屋”之趣,是在市中心栉次鳞比的传统办公总部中无法想象的场景。


Safdie进一步解释说,“我很欣喜看到这里有各种各样的员工,有需要慎独思考的人、有极富创意需要激发灵感的人、有需要团队协作长时间讨论的人.......因此从空间总体布局开始,我们就要综合地去为不同类型的、有着多元需要的人群考虑,因为工作占据了人们大部分的时间,他们需要真正享受这段时间和经历。”



SJ Campus创造的高效、舒适、自由办公空间,是绿色建筑、办公建筑、建筑减碳和可持续发展等多个领域的新标杆。

由Safdie建筑事务所设计的新加坡樟宜机场,

同样因绿色、自然、可持续的空间而瞩目。





当谈及传统意义上的建筑连通性,我们通常会联想到建筑内外在空间上的连接和可达性,以此提高建筑的使用效率,方便人们从一个区域到达另一个区域,增强建筑的空间感和整体性;但SJ Campus的设计则从更全面、多维的角度对其连通性做出了诠释。



SJ Campus各层平面图



在场地内部,流畅弯曲的玻璃幕墙所界定的“中央街道”串联园区的10座单体建筑,形成高效的交通分散及汇合流线;而场地对外部的关联则有着全方位的拓展:首先,精细设计的便捷通道可以让人们从园区直抵毗邻的裕廊生态园,在工作之余沉浸在丰富的原生植物种类、宁静的自然水景和活泼灵动的野生动物之间;其次,纵贯南北的“中央街道”连接东西的中央区域全天候向公众开放,这些区域不仅强化了建筑与周边绿地之间的和谐关系,更为穿梭于此的行人或游客提供了自由漫步的广阔空间;第三,密切连通公共交通基础设施,例如园区内设有长约11千米的步行道和自行车道、穿梭于南洋理工大学的巴士服务,以及全天候直达一座新开设的六轨相交的地铁站;最后,设计还考虑了绿色出行的交通设施,包括电动汽车充电站和“End of Trip”自行车停车场等,以最日常化而顺捷的方式鼓励人们绿色出行。



阶梯状散落式布局的各个功能空间之间由精细设计的高效廊道连通,让人们在办公环境的切换中更加自如。



对使用者而言,他们可以自由选择私密、半私密及公共等多种类型的工作环境,在专研沉浸式思考和激发创意的讨论区之间随意切换。但该总部不囿于为员工的福祉考量,更力求成为更广泛社群交流互动的基地。园区内,各类丰富的公共设施与功能性空间兼备,为人与人之间的友善沟通与交织协作提供多样性的平台:室内外庭院、遮荫广场中数量繁多的座椅邀请人们随时停下小憩;健身中心、母婴室、托儿中心、医疗诊所、餐饮区,以及一座别致的啤酒花园,一应俱全的设施为园区内外公众提供日常生活丰富的便捷性。


同时,为了确保工作私密性,设计团队在人员动线和视线设计上进行了仔细推敲,正如Charu Kokate所说,“欢迎公众进入的部分主要在地上一层,员工开放的活动区例如餐厅、休闲等空间也设置于此,但员工主要的工作空间在二层以上。在工作间隙,员工可以看向窗外来往悠闲的人们但不被后者打扰,从而兼顾共享交流与隐私及专注性保护的优势。”



一条白色曲线阶梯贯穿连通一层与地下一层的通高空间,强化弧线几何形体在整个建筑中不同空间中的视觉引导作用。





无论是员工或是来此参观休憩的人们都可以体会到,可持续设计在这里并非是空洞抽象的概念,而是可观、可感、可用的日常融入:场地原本的绿化面积有一半以上被完好地保留下来,其中还包括一些珍贵的植物;设计在屋顶花园和室内花园等的景观植被选择上,特意与本土的热带植物例如榕树等相结合,为人们创造和谐统一的当地自然感受;雨水花园和生物洼地实现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循环,也让水中生物拥有更多元的生态栖息地......



SJ Campus的东立面呈辐射状被绿色包围,主体办公空间围绕弧形的交通空间如枝叶般伸展。屋顶花园和室内花园使建筑更加融入到自然环境中。



除此以外,设计利用板材将自然光漫反射至室内,在避免太阳光直射的同时也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天光;创新的遮阳技术例如融入整体幕墙网络的百叶系统、ETFE 材质的屋顶系统以及幕墙上的覆膜和釉点,都可以减少热增益并最大化幕墙的透明度;设计还利用所有非花园用途的屋顶布置太阳能板,大大抵消了电力负荷;它采用了新加坡商业开发项目中最大的地板送风系统,可以从空间下方针对特定区域供冷进而改善空气质量,额外节省了16%的能源等等。



SJ Campus光、电、热、风等能源分析。空间设计上的优越性使得建筑对于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赖性大大降低。

SJ Campus的ETFE材质屋顶系统最大限度地引入自然采光。



“为了做到切实有效的可持续,我们从各个层面都竭尽思考和努力”,Charu举例说,“就比如在结构上,我们主要采用了混凝土和钢材两种材料,作为预制系统可以满足技术和环保的双重要求。预制的结构构件是在马来西亚场外制成后运送至项目现场的,这不仅大大缩短的施工时间、提高了施工精细度,也大幅减少了现场可能产生的建筑垃圾。”在这个项目中,建筑设计团队将这种施工方法引入到新加坡,从而推动了当地建筑行业的技术进步。



SJ Campus的流线,更多地考虑了室内外连通和衔接关系。



设计团队深知,在当今都市高速运转的环境下,没有人希望每天长期地端坐在办公室的格子间持续紧张和高强度地作业,因此设计将工作场所的幸福感视为构思建筑、庭院、通道和动线的关键要素。例如开放式的中庭和中央街道将员工的办公区域与外界相连,鼓励他们在工作的间隙向外探索,观察自然、生物、同事或邻里之间的丰富活动。


大的花园可以容纳很多人在此轻松工作、开派对,小的屋顶花园可以让四五个人的小团队进行快速而专注的讨论,喜欢深度思考的人可以随时走到任一个花园的角落思考......Safdie认为这便是工作空间的未来趋势,“一人一花园”在这里指的是每一个工作的人都能够享有充足的阳光、新鲜的空气、优渥的景观视野,人们可以平等地接触、享受绿色与自然从而能更好地工作,这也是贯穿Safdie团队所有项目的共同理念。



SJ Campus主要由尺度足够舒适的弧形廊道串联起各个为不同工作环境趋向设计的办公、社交、休憩等空间。

SJ Campus剖面图



在20世纪60年代,年轻的Safdie刚刚开始有作品落成,彼时的很多建筑设计风格都受到了现代主义运动的影响,追求工业化、快速、高效的建筑;当他步入中年,建筑学开始倡导“绿色革命”,但有趣的是他却鲜少提及“绿色建筑”、“可持续化”等字眼,他对此的解释是“刻意为之”:“我并不想将其作为一个噱头过度宣扬。如果一个建筑确实是可持续的,无需我们摇旗呐喊,身处其中的使用者以及周边的人们都可以切实感受到。我们坚持全面、健康而长期的建筑设计,这不是只有数据和技术的单薄支撑,也不是片面地谋求某一方面的突出表现,而是从最根源的理念开始,到对设计的方方面面、到施工方式、到结构技术支持,再到后期的管理运营等一系列的、全生命周期的完整内容。”


在不同时代的不同声音下,他坚定与生态联结的花园建筑理念并终身笃行,他尊重不同国家、地区的地理和文化特质,认真回应每个地区的特异性和项目需求,努力创造自然舒适、可观可感的真实空间体验。在SJ Campus项目落成时,他也满怀信心地说,“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工作场所类型,以回应人们想要连接自然、联系社群的迫切需求。这一设计不仅为本项目开辟了新的方向,也将作为一种全球性的办公建筑范本,探索办公建筑如何更全面地支持更优质的生活。



Safdie自传的封面。这位年至耄耋的建筑师经历了多个时代的不同建筑思潮,如今仍站在建筑技术发展的最前沿,为设计全面、健康、可持续的建筑空间而努力。




项目概况
  • 手机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