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精细化城市设计,为广州旧改雕琢全新城市“产品”

点击收藏 [ 建立属于你自己的在线项目数据库,带你一起进入知识管理时代 ]


在中国这片有深厚发展历史的国度,每一寸土地的更新都需要经过深思熟虑。



广州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历经2200多年的发展建设,淬炼成现今现代摩登与历史韵味并存的繁华都市。它也是全国最早启动城市更新的城市之一,2009年率先成为“三旧”改造试点城市。从其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城市更新始终与城市建设相伴,是一个长期、持续且不断演变的过程,成为推动城市繁荣发展的重要引擎。


广州城中村片区俯瞰


然而,广州的城市更新任务也面临诸多挑战。作为城中村数量最多的一线城市,改造需应对高强度、高密度和零碎用地的难题。但同时,《广州市城中村改造专项规划(2021-2035年)》也提出了到2035年计划推进252个旧村庄的全面改造项目的要求,进一步明确了广州未来的更新方向和目标。


作为城市更新领域的积极参与者,AECOM深知广州需要创新且契合当地实际情况的解决方案。我们采用独特的“产品设计式”理念,突破传统大片区规划,通过精细化设计,从规划构想到实际落地、从整体系统到多学科专项细节,从“上帝”视角到人本持续,交付强调设计、建设与管理一体的卓越解决方案。


AECOM团队多次探访项目实地


本期微信故事,我们将通过广州沙步村旧改项目和广州双沙旧改项目的实践,分享AECOM如何运用精细化城市设计,作为“产品设计师”,助力广州雕琢既符合市场需求又能够应对未来城市发展的全新城市产品。




精细化城市设计,之所以某种意义上超越传统的综合性设计,在于城市设计师本身采用“产品设计”的创新思维来看待片区。


在当前经济和市场环境发生显著变化的背景下,我们提倡在创造宜居环境的设计和规划过程中,将视角从宏大叙事拉至“产品”本身,将品牌建设与运营管理纳入考量,关注“产品”的“去化”。通过这样综合性的视角和方法,我们能为城市项目及客户带来更巨大价值,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重提升。



在地实践:广州沙步村旧改项目

在广州沙步村旧改项目中,AECOM充分利用场地要素资源优势,深入分析周边竞品项目,为黄埔新城的建设提出“公园大城、慢享生活、幸福邻里”等核心设计目标,凸显项目产品竞争力。



此外,我们还从文化角度出发,制定着重延续岭南文化纽带、将岭南人文风情提炼与再现的规划策略,并精心策划设计满足不同人群需求文化场景和文化体验路径,实现从文化层面放大片区价值,为未来可持续的商业运营找准方向、奠定基础。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AECOM建议,依托现状不可动文物及传统风貌线索,结合商业、创意、书香文化等主题,塑造感受各异的文化体验空间。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与规划创新思维一脉相承地,我们提倡从以往的“上帝”鸟瞰式视角,拉回到以人的尺度为核心的空间规划设计。这样的转变强调对居民日常生活体验的关注,一切场景的营造皆以人的感受为衡量标准,以更贴近居民实际需求、提高其生活质量,旨在打造舒适便捷、以人为本的城市环境。



在地实践:广州沙步村旧改项目

AECOM为沙步村旧改项目制定了一套街道设计导则,旨在通过四个视角的转变来营造更舒适、充满活力的街道环境,并基于此为四段核心街道进行了主题性的单独规划:


1

从“以车为本”到“以人为本”转变:系统性地考虑慢行交通、静态交通和机动车交通;


2

从“道路红线管控”向“街道空间管控”转变:将设计视野扩展到包括沿街空间在内的整体街道空间,并关注沿街活动的综合规划;


3

从“强调交通功能”向“促进城市街区发展”转变:将街道视作城市人文记忆的载体和促进社区活力的角色,以强化街道的文化和社区价值;


4

从“工程性设计”向“整体空间环境设计”转变:充分尊重并整合沿线建筑风貌、市政设施、景观环境和历史特色,以保护、凸显、传承城市特色。


AECOM为沙步村旧改项目制定的街道设计导则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保沙路是社区生活的动脉。西侧临保税区,设计结合绿化带打造较为安静的林荫空间。南侧临商业,建议结合底层商业,红线内外统筹, 扩宽人性空间,设置商业外摆,营造充满活力的街道氛围。

沙步大路入口

沙步中路与沙步大路路口

沙步大路人行空间

沙步六横路两侧为居住底商,联系邻里绿芯和鹿步港,打造成为鹿港曲巷。通过道路与两侧地块标高一体化设计,商业裙楼界定出蜿蜒的活力界面鼓励设置商业外摆,将街道空间整体作为活动空间。(滑动查看建成效果)





在公共空间营造方面,我们希望突破传统的“公私分明”的地块划分,实现地块红线内外统筹,以模糊公有空间与私有空间的界线。因此,我们鼓励项目客户赋予部分私有土地以公共性,将其贡献给城市,构建“整体公共领域”,为城市的长远发展创造更多公共利益。



在地实践:广州双沙旧改项目

广州双沙旧改项目场内范围内因有高级别道路横穿,因而用地被切割,地块布局分散。项目团队认为,如何使得项目整体形成一体化效应是项目成功的一大前提。


AECOM提出整合场地资源、统筹红线内外,模糊私有与公共、建设与非建设用地边界,强调公共空间与建筑空间的一体化营造,并基于此形成多类社区公园,构建四维一体的整体公共空间体系。这一举措不仅让封闭的社区转变为共享的公园城市,也将增强公共空间及商业设施的活力。


宗祠水廊

沙埔公园入口

龙头山公园

AECOM针对双沙旧改项目提出的公共体系策略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已建成公共空间




为确保项目的可实施性,我们采用建筑的手法来做城市设计。基于项目已初步确定的用地范围和容积率,我们通过建筑设计的强排验证,对项目的业态组合和建筑体量进行更精确的调整,这个过程确保了城市设计的各项要素具备面向市场、可切实落地的可实施性。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在地实践:广州双沙旧改项目

面对双沙村旧改项目多个零散的地块,项目团队结合市场调研与场地人文资源分析,采取以主题化的文化轴线整合相对分散的商业设施;同时我们也通过对控规指标的测试与优化,从最大化商业价值的角度明确各地块的业态及合理开发量,为商业空间未来发展方向(“去化”)提供清晰的参考指引。


AECOM提出,由于场地周边有多个区域型商圈及旧改村落,未来商业总供应量较大,可以打造一条东西向的新消费“商链”,构建一个兼具生态休闲、文化体验与交往属性的体验动线,建立具有双沙特色的消费场景。


双沙“商链”,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具有双沙特色的消费场景





“精细化”优势之处还在于更加注重可落实性与细节,城市设计成果无偏差地落实在建筑、景观设计之上。依托于AECOM的跨专业整合优势,我们的多学科协作模式可为客户提供从城市设计贯穿至建筑及景观设计的全方位服务,以综合性解决方案确保项目在各个层面上实现协调一致,从而提升整体设计质量和落地效果。



在地实践:广州双沙旧改项目

既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多元的历史人文资源,也受到较多地块条件的限制,构成双沙村旧改复杂的项目背景。在如此情况下,AECOM多专业团队在公共空间规划、业态策划、建筑设计等方面为客户提供全面支持,确保后续设计落地不仅满足管控要求,更以一体化设计构建突显整体片区特色与风格的高质量环境。


以黄埔东路一带为例,AECOM的方案有效控制了临路侧塔楼间距,形成灵动变化的天际线,并预留了黄埔东路往北向沙浦公园的望山廊道,确保面向自然风貌的开阔视野。


AECOM根据整体规划概念并结合实际条件,提出设计方案,能确保高质量的落地效果。


除了上文提到的广州沙步村旧改与双沙村旧改项目,AECOM在包括无锡火车站南广场片区及老城深圳中心围村深圳桔子坑村上海老城区等不同地区项目中,以因地制宜的创新方案,持续精细化更新城市。


AECOM 华南区规划设计负责人胡闽指出,城市更新其复杂性、长周期性以及多元主体利益平衡性要求极高。这一过程涉及众多领域与环节。唯有 AECOM 这类拥有多专业协同优势的咨询方,依托其在全国乃至全球积累的丰富城市更新经验,能精准地平衡城市中的建筑、基础设施、生态资源等关键要素。从“产品”设计思维出发,挖掘潜在效益来形成面向市场的差异化社区“产品”;于社会层面,满足各方利益诉求;在环境方面,科学整合城市里的多元系统。通过全方位的考量与运作,最大化项目的综合效益,进而满足城市在存量时代下的发展需求,帮助其在新时代找准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深圳桔子坑村

无锡火车站南广场片区及老城


  相关推荐

资 讯 概 况
  • 分 类: 资讯  >  业界
  • 公 司: AECOM
  • 时 间:2024-12-27 12:48:27
  • 标 签:AECOM
  • 手机扫码分享